为什么时下大学生就业难,分解如下: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全民大学生的今天,实质性的大学生,也就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难。
目前,社会基础学历、最低学历是大专,此类入门级的大学生不适合脑力劳动,不适合白领岗位,他们将是工人和农民等体力劳动者的接班人。
但是,很多大专(高职)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摆正自身位置,不能认清形势,不能理解高教普及化的真正意义;自命不凡,玩世不恭,脱离现实,异想天开,眼高手低,拈轻怕重,厌恶歧视体力劳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高不成低不就,武大郎攀杠子两头不够长。
不是就业难,而是不愿干,不想干!
以前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社会分工很明确,高级知识分子从事脑力劳动,其余低学历群体从事体力劳动。
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后,人人都是大学生,全部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问题来了,体力劳动由谁来干?工人农民由谁来当?
怎么办?可以根据高考录取原理,将高校毕业生进行二次筛选、过滤,优中选优,重新分配。
按照大学层次划分界线,本科以上的从事脑力劳动,本科以下的从事体力劳动。
以前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现在的高等教育是普及教育。
精英教育时期,录取率低,录取人数少,大中专毕业生都是国家干部,国家安置就业。
普及教育时期,重点大学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部分人仍然属于精英,基本不愁白领工作。
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尤其是专科生不过是入门级大学生,专科就是社会基础学历、最低学历,这部分人只有去当工人和农民。
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已经不存在了,绝大多数是半工半农的农民工,农民工又叫新产业工人。
农民工现在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了,他们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未来80%以上的大学生,即高职生(专科生)就是工人和农民工的接班人。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