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考研资讯

国考公务员到底有多难考?

chanong 2024-06-03
关注公众号
关注我们
内容公众号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为提升该篇回答的“曝光度”,先做下自我介绍(老粉可跳过。无任何虚构,纯属事实,只为“为上岸+未上岸者”上岸,回答内容仔细揣摩)。本人:

同年上岸国考、省考、事业编,期间经历3次国考2次进面、2次省考2次进面1次上岸,其中还夹杂着经历2次“国考”1次进面且面试失败。有同学问我,你能考过的试能记得这么清楚,亦或是问我是不是假的,还是别人的经历拿来挪用。我想回一句:自己走过的路,尤其是对自己一生都重要的事情,你经历了,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而对于国考来说,80%考生对待国考态度是试一试,难吗?

1.有些岗位140+都没进面?

2.难于上青天?

3.千军万马上独木桥?

4.考的好不如报的好,看命?(嗯,我看行!)

5.一次国考,开始了信命?对你来说,啥都难?

6.经历社会毒打,认识到考公的重要性。第二年一看,报不了,在微博、朋友圈,唠叨:不懂为啥全都要应届的,应届生不想去,往届适合考的分贼高,太难了!

7.玄学:刷题刷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考了好多次了,渐渐磨灭了刚毕业时候的勇气与信心。

问有多难?不如告诉你:关于2024国考备考,只要是岗位能有的报,成功上岸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很多人都有一个问题,像题主一样,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有机会上岸呢,作为已上岸的学长,真心建议题主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一定及早做考公的规划和复习,比如大学几年的时间根本就可以提前利用起来!

而对于国考的整个备考过程,自己一定要针对行测、申论各模块的技巧专项攻克,必要时听一听线上的课程,把方法和技巧拿来直接练习,可以针对各模块的解题技巧专项攻克,效率会更高,各题型的知识点更加全面系统。

我作为从基层一路走来到现市委组织部,脑瓜子不灵,回答无套路,只有对该篇题主提出的国考给如何准备、得高分进行有“朝气+底气”回答。

先说宏观层面:

据官方统计,2024年国考报名总人数超过50万(吓人),审核人数通过30W人以上,最终剩余的500多个岗位无人报考的原因主要有几个:1.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地方比较偏远,环境比较艰苦。2.限制应届毕业生报考,应届毕业生的门槛限制了往届生及社会人士的报考。3.报考条件限制较多,每一项报考条件都是限制考生报考的一道关卡,限制较多,符合条件致使无人报名。

当然,总体来说,历年都是税务永远是报考大户,大军队跨步向前,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比例已然超过1200:1,还是好吓人。

而在国考中大部分岗位都是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考,CET-4中425分及以上,研究生学历要求大学CET-6中425分及以上等要求。

所以宏观考量,总结为:国考难不难呢?其实真的不难。

我在体制内经历了这么些年,认识了很多国考应届上身份通过国考考到我们当地的,再加上我本人真切实际的考过好几次国考,虽然都是练兵,考上了也没去。

我想对当届毕业生说点真心话:对于你们应届毕业生,普通选调、定向选调、国考,以及省考职位表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部分岗位,这几个考试中,上岸难易程度排个名的话:拔尖选调>定向选调>普通选调>国考应届>省考应届部分岗。

我真心建议,当届毕业生,珍惜自己的身份,不是党员没有问题,不是学生干部也无妨,给你一次好上岸的机会-“国考”定要好好把握住。之前,在一起公考培训时,老师就说过国考:80%的还没毕业的学生都是这种心理:没意识到毕业即失业的危机感,失业危机感为“零”。所以,你只要按部就班复习,上岸的机率就是20%及以上,在努力一下是10%,在努力一下进面,在努力一下,你懂的。


好了,好了,翻篇了,还沉浸在宏观中?集中注意力,开始说微观了啊:

要记住,上岸,必须好好复习《申论》,大部分同学都忽视了这一点,都去攻《行测》去了,快到考试了,才发现还有《申论》这个科目,申论作答时间长,得分点多,比《行测》复习性价比高。

我看到大部分题主,都是回答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如何回答,我就说一下《申论》作答技巧吧:

一、归纳概括题,小技巧:

1、多答不同核心关键词。针对题目限制作答字数紧张的考查趋势,作答时答案要精简,在尽量多体现关键词的基础之上再保证语句通顺即可。

2、综合概括。即答案呈现尽量是“核心关键词+具体解释内容”形式。核心关键词尽量概括,若不会概括可将具体解释内容中的高频词、关键主语等词汇前置即可。

二、提出对策题,小技巧:

对策题最大的特点是看结果—问题解决与否。提出的对策应该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切忌对策假大空。需要认真审题关注问数,避免出现遗漏要点作答。

三、综合分析题,小技巧:

1、确定题目作答任务,根据具体题目作答任务要求进行作答,由此明确作答逻辑顺序及作答思路。

2、回归材料寻找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把与之相关词、句等表述,全部整理到答案之中。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书写答案要点。

最后,说一下大作文:一定要写题目,开篇一定要立意,开头就表明中心论点,不需要辞藻华丽,写明观点最重要,每一段开头写好分论点,最好以排比或者xx方面等方式写分论点,结尾前后对照,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大作文字数,上下浮动50字,一般上下浮动1-2行是不扣分的。

备考过程中不在于拉长战而在于提高备考效率,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才是关键,多听课,备考更高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的人。加油!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