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挺实在的。考研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专业课也好,公共课也好,涉及的知识点又多又深。如果大学前几年的基础打得比较牢,很多概念、理论都理解得比较透彻,那复习起来肯定要省力不少。
不是说基础不好就一定考不上,但底子好的同学,理解新知识更快,做题也更容易找到感觉,复习效率自然就高一些。他们可能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补之前的窟窿,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拔高和冲刺上。这在时间紧张的备考后期,优势还是挺明显的。
学习这事儿,之前的积累确实挺重要。
我发现,那些很早就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并且对读研之后想做什么有大概规划的同学,往往更有动力,也更能坚持。
他们考研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看别人考自己也跟着考,更不是为了逃避找工作。可能是真心喜欢某个专业,想深入研究;或者觉得某个学校的平台对未来发展特别重要。心里有这么个明确的目标牵引着,备考过程中的那些枯燥、压力,就更容易扛过去。
而那些目标不清晰,只是“试试看”或者“走一步看一步”的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容易动摇,心里会想“要不就算了?”这股劲儿就差了不少。
知道自己为何出发,才能走得更远。
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甚至更久。这期间诱惑太多了,同学约着出去玩、宿舍里打游戏、刷剧……能不能抵制住诱惑,安安心心坐在那儿学习,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这个太关键了。
很多成功上岸的同学,你会发现他们自律性都特别强。定了计划就能雷打不动地执行,能早起、能晚睡,能一个人在图书馆、自习室坐得住。不是说他们不喜欢玩,是他们知道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能为了目标牺牲掉眼前的安逸。
这种坚持,不是靠三分钟热度,是靠强大的自控力。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计划定得挺好但执行起来总是打折扣的同学,确实很难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考研很大程度上,拼的就是这份耐力和坚持。
还有一类同学,他们不光是埋头苦学,还特别会收集信息、利用资源,懂得“巧干”。
比如,他们会很早就研究目标院校的报录比、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历年真题,甚至导师的研究方向。会去各种渠道找经验贴、找资料,或者向考上的学长学姐请教。复试阶段,也会提前了解流程,认真准备。
他们知道考研不光是比谁学得多,还要比谁的方向更准、方法更对。懂得分析形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策略,避免做很多无用功。
光有努力不够,还得用对地方。会学习,比傻学习效率高多了。
所以你看,能成功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往往是在学习基础、目标规划、自律坚持和方法策略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当然了,运气可能也占一点点因素,但总的来说,这些特点确实是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这也不是说非得四条全占才能考上,但如果你也想走考研这条路,朝着这些方向去努力,成功的概率总归会大一些。
清华大学研究生的报考条件?
清华大学研究生的报考条件。
想考清华的研究生。
·首先得有个本科的学位或者同等学历,这是基本门槛。说白了得先读完大学四年,拿到本本才能考虑往清华的门槛里去迈进一步。
·然后成绩这一块可得硬气,清华研究生竞争那叫一个激烈,在本科期间可以说成绩优异,最好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成绩。别想着浑水摸鱼,清华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英语能力也得过关,毕竟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少不了。一般来说得有个6级或者托福、雅思之类的成绩来证明英语水平。当然了,如果有科研经历发表论文,那绝对是加分项。清华喜欢有潜力、有热情做研究的学生,这些都能让简历更加闪亮。
·还有一些专业有特殊的要求,比如需要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或者要通过什么资格考试之类的,就得提前去清华的官网上查查看,别到时候临时抱佛脚。
·最后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别小看了这一点,研究生学习压力大,身体不刚刚也不行。
总而言之,想考清华的研究生一定是学霸中的学霸,还在全面发展,有潜力、有热情,准备好就加油干。
双非院校考研进中山大学,需要花多少心思、时间?
我是一名二战考生,本科毕业于双非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期间的绩点不算高,获得过奖学金;英语方面,我的基础不算特别好,低分飘过六级;科研方面,除校级大创项目外,无其他科研经历。总的来说,我属于较为平庸的双非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能上岸中山大学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事,非常感谢为我提供帮助的各位学长学姐,所以在此我也将自己的备考经验进行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社会工作考研的同学。
24考研中大统考招生13人,初试分数排名10+,综合也是10+;25考研中大计划统考招生7人(实际8人,补录1人),初试排名前三,综合排名前10。总的来说,我两年的复试成绩都不高,所以对于复试方面的经验分享多以经验教训的形式进行阐述,大家理性辨别是否参考。
二战成绩单
一、备考资料与工具
由于中山大学没有参考书,所以在备考过程中,我参考使用了市面上比较常用的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教材以及中山大学老师所撰写的书籍及论文,以这些资料作为复习的方向。
备考书籍
二、备考经验
(一)专业课大纲分析
科目大纲
大纲作用:
1、可以明确大致考试范围(领域)→补充专业知识框架;
2、根据大纲变动作为复习参考(2022新增社会救助、农村/灾害/民族社会工作 —— 近三年未考);
3、社会工作实务大纲范围 →提供答题逻辑
①如何理解服务对象所面对的问题和处境分析 → 服务对象问题与需求分析;
②社工如何理解相关介入理论和手法的恰当和选取 → 理论基础&介入手法的选用;
③社工在介入过程中如何应用介入理论和手法 → 体现专业理论的实务过程
④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的掌握程度。
(二)题型分析
专业课题型分析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课自2017年以来,题型就开始较为固定,以论述题为主进行考察。以上表所展示的中山大学近五年的专业课真题题型为例,可以看出中山大学的题量较少,侧重于考察对于知识的理解应用及论述能力。对备考的启发主要在于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灵活应用,要强化对于论述逻辑的训练。这需要我们在备考时建立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要多加练习写作论述题思路。
(三)整体备考思路
备考思路
(四)时间线回顾
备考时间线
在备考初期,处于基础阶段,要以梳理专业书籍的框架为主,在这一阶段理解大于背诵;
中期强化阶段,需要深入理解知识点,建议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二次复习专业知识点,在此过程中背诵知识点加深记忆;
后期的冲刺阶段,需要进行真题的全真模拟及查漏补缺,一定要动笔写至少一次,了解三个小时的时间自己的写字速度及答题思路是否流畅等。
(五)学习方法
1、考点(侧重点)分布分析
利用往年真题分析考点及考频,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命题重点预测命题趋势。如下图所示,可以将往年真题的考点进行总结归纳,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可以观察真题的考频,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中大老师偏爱的出题方向,可以更好的预测命题。
(注:不要太依赖考频预测,这个方法只是辅助复习,比如25考研两门课共100分值的医务社会工作题目,近十年完全没有考过)
考点分布分析图
2、制作专业课资料
由于中大没有具体参考书目,所以我在备考资料整理过程中,归纳整合了多本参考书对核心术语的差异化表述,在此基础上,通过电子标签标注与思维导图关联强化专业板块之间的逻辑脉络,运用表格对比分析深化理解,最终将电子版本转化为背诵手册进行背诵记忆。
在整个电子资料的整理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进行专业语句的打乱再重组,通过复述改写、逻辑重组等认知加工,进而可以在整理资料的同时进行专业知识的记忆。如下图所示。
整理的专业课资料
整理的专业课资料
三、复试的经验教训
(一)复试考察方式
复试分数(500分)=专业课笔试(100分)+ 英语笔试(100分)+ 综合面试(300分)
注:24考研复试是以上的分数组成,25考研复试只有500分的面试环节作为复试总成绩。
(二)复试备考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来说,和初试备考基本相似,主要侧重于精简回答专业课问题,尽量用较少的话术精准回答题目要求的对象。
除此之外,复试面试更考验考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及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所以复试的模拟练习很重要,如果能有自己的面试搭子相互模拟提问、提前喜欢面试的节奏,对于复试备考来说是事半功倍的。
(三)复试教训
两年我的复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我自身心态的影响以及考场的紧张情绪下带来的失误。第一年抽签第一个面试,让我有点过于紧张,导致在专业课回答时漏答了一个知识点,可能较为影响复试成绩;第二年的复试中,抽到了自己不是很熟悉的问题,所以在回答时停顿及错误都比较多,很影响听感,这也应该是老师给我较低分数的主要原因。
日常学习的地方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本科毕业后何时可以参加研究生考试和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用户评论
鹿叹
我想问问这个“大几”具体指的是哪阶段?本科毕业两年、三年,还是更长时间?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时候报考,这个说法太模糊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骨相思
我现在刚好在读大四啊,最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去考研。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些启发,看来也不一定非要等本科毕业两年才去考研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败
我觉得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点适合考研。有的学生可能想赶紧进到研究所深造,而有的则更需要积累工作经验后再考虑。这篇文章说得也对,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来决定。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我大学时毕业四年后才报名考研的,当时感觉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结果还好最终成功了!所以我觉得无论学历有多“大”,只要你坚持梦想,就一定有机会实现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我朋友去年读完硕士以后马上再去准备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我觉得现在竞争确实激烈,要想考研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调整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
我现在在工作岗位上,想再回学校继续深造,但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时候考研比较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抓不住i
<p>这篇文章没有讲具体的研究领域的区别啊?不一样领域的考研对学历要求会有一定的差异吧?比如计算机,自然科学这些热门专业的竞争可能更激烈。 </p>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巷青灯
我也是大四学生,还在纠结要不要考研呢!感觉时间真的太短了,需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目标和能力。其实我更想知道如何才能在短期内提升准备实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我觉得研究生这个阶段学习很累,而且生活压力也不小。如果你还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建议你先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再考虑考研.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开心的笨小孩
我的家人一直在催我尽快考研毕业,但我也想先在工作中摸爬打滚一下,积攒点经验再深造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黑色迷你裙
我现在还在读大三大,有点犹豫自己要不要读研。这篇文章让我觉得,提前做好规划很重要!不能等到毕业后才开始考虑考研的事情。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想考上理想院校的确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不仅要时间管理得当,也要注重学习方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好如初
本科毕业多少年可以考研这个问题不好说呀!我认识的人,有的本科毕业五年后才考研的,还有一些人本科毕业以后直接去了公司工作,几年之后再准备考研,最终顺利通过考试录取到理想学校。所以,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笙倾凉
我觉得这个标题太笼统了,缺乏针对性。例如,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政策,还有报考时间限制等等,这些信息都没有提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我想问一下,考研录取分数线会随着“大几”的变化而改变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宫沐风
这篇文章有没有具体案例分享呢?说一些成功和不成功的例子更容易让人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我觉得文章的观点比较主观,没有客观地分析考研的时间节点对个人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工作经验和个人情况都不一样,要提供更全面的建议才能让读者得到帮助。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其实无论大几去考研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呀!不能因为时间的关系就放松学习,一定要认真复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学校。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