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11工程高校综合排名一览表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全国211工程高校综合排名一览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全国211工程高校综合排名一览表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不逊色,617.75 分呢。在雷达技术、密码学这些领域,人家有 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还牵头制定了 6 项国际通信标准,航天科工集团新招的人里,有 23% 都是从这毕业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13.84 分,大型无人机研发能力在国内那是一骑绝尘,C919 大飞机 40% 的子系统设计都有它参与。还和商飞一起建了 “智能制造学院”,专门培养航空工程师。

中央财经大学 610.46 分,金融学、应用经济学这俩学科评估都是 A+,学校里 CFA 持证教师占比能达到 35% 。毕业生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校招里,能占到 18% 的名额。

上海财经大学 609.96 分,证券研究实力在亚洲都是前三的水平。上财 – 伯克利金融硕士项目,学生就业率能达到 100% 。在科创板上市公司里,高管校友有 127 人,在财经类院校里是最多的。

再说说中间位置的院校。像北京科技大学,604.19 分呢。它的冶金工程在全球都是顶尖的,研发的高强钢用到天宫空间站核心舱上了。新材料方面也有大突破,石墨烯电池技术转化估值超过 50 亿元,还孵出 3 家独角兽企业。就业也牛,中国宝武、鞍钢这些央企每年招聘,从这招的人占比超过 3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600.49 分,开设了 101 个语种专业,“一带一路” 所有官方语言都覆盖到了,是语言战略的重要高地。它还是外交官的摇篮,外交部公务员考试通过率连续 12 年全国第一。在数字人文方面也有创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外交语料库,AI 翻译准确率高达 98.6% 。

从地域上看,这高校分布也有特点。北京特别突出,前 50 强里有 14 所学校在北京,形成了 “中关村 – 学院路” 创新走廊。长三角也发展得不错,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7 所学校入选,集成电路、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供应量能占到全国的 40% 。西部也有突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些院校,在军工电子、区域经济这些领域,有自己的优势。

从这表上能看到具体数据哈,京津冀地区有 18 所 TOP50 院校,优势领域在信息技术、金融法律;长三角有 12 所,高端制造、国际贸易厉害;中西部有 15 所,国防科技、能源材料是强项;粤港澳有 5 所,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发展得好。

再说说未来的趋势。现在不少高校都有新动作,哈尔滨工程大学开了 “海洋金融” 双学位,把船舶工程和金融建模结合起来。南京理工大学和比亚迪一起建了 “智能装备学院”,专门培养新能源工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还通过了 QS 五星认证,毕业生在全球就业更方便了。

你看,像上海财经大学的量化金融模型影响着万亿级的资本市场,北京科技大学的特种钢材支撑着大国重器,这些 “纯 211” 院校都靠不一样的竞争优势,重新塑造着高等教育的格局。数据显示,TOP50 院校科研经费每年能增长 17% ,技术转让合同金额都突破 300 亿元了。在 “双一流” 动态调整的机制下,这场竞争没个尽头,说不定以后会有更多 “单项冠军” 变成 “全能选手” 呢。

你瞧这些 “纯 211” 高校,在各自领域那可都是各显神通。就说在学科跨界这块,除了刚才提到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还有不少学校也在探索新路径。有些高校把传统的医学和新兴的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搞什么智能医疗诊断,想着用新技术提升看病的效率和准确性,说不定以后去医院看病,人工智能都能帮着医生大忙了呢。

产教融合这方面,也是越来越热闹。南京理工大学和比亚迪的合作只是个例子,好多企业和高校都凑一块了。企业需要高校培养出能直接上手干活的人才,高校也想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双方一拍即合。比如有的汽车企业和高校合作,专门培养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的人才,这些学生一毕业,直接就能到企业里大展身手。

国际认证这块,中国政法大学带了个好头。其他高校也不甘示弱,不少理工科专业都在努力争取国际上的权威认证。一旦通过认证,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就蹭蹭往上涨,学生以后出国交流、深造,或者去国际企业工作,那可就更有优势了。

回过头再看看这些高校的地域分布。北京作为教育资源的超级集中地,“中关村 – 学院路” 创新走廊那就是个知识和技术的大熔炉。各种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扎堆在一块,每天都有新想法冒出来,人才流动也特别频繁,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长三角地区呢,凭借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的环境,吸引了不少高校和科研力量。上海财经大学为金融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些学校在高端制造领域也是成果不断。这里的高校和企业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产学研的良性循环,集成电路、金融科技这些产业发展得那叫一个红火。

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也不简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军工电子领域那可是有着深厚的底蕴,为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西南财经大学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也很有一套,给当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这些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在中西部地区竖起了一面面学科和科研的大旗。

粤港澳大湾区这边,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发展得风生水起。当地的高校依托这个大环境,培养了很多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带着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投身到各种创业和科研项目中,为大湾区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现在的 “纯 211” 高校啊,就像一群在知识海洋里奋勇前行的船只。它们有的是老牌劲旅,凭借着深厚的底蕴稳步前进;有的是后起之秀,靠着创新和特色弯道超车。在 “双一流” 动态调整这个大浪潮下,谁都不想被落下。

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从 “单项冠军” 朝着 “全能选手” 努力迈进。说不定过几年再看,这些高校的排名和格局又会发生新的变化呢,真让人满心期待啊!

2025 全国 211 大学排名及各省录取分数线(原创禁转)

作者:教育观察者(本文基于教育部学科评估、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及各省考试院数据分析,严禁搬运、洗稿!原创不易,您的支持是我们深耕教育数据的动力!)

211 大学作为“双一流” 体系的中坚力量,是考生冲击名校的 “性价比之选”。本文整合2024 年录取数据 + 2025 年政策风向,发布全国 211 大学梯度排名及分省分数线预测,为志愿填报提供硬核参考。

  1. 分校区混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 985 分校,与哈尔滨工程大学(211)无关;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分数线比本部低 50 分,但毕业证一致。
  2. 专业级差风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比 “广告学” 高 15 分,服从调剂可能被冷门专业录取;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比 “统计学” 高 20 分,建议填满 6 个专业志愿。
  3. 高收费项目:暨南大学“全英授课班”学费 6 万 / 年,需权衡英语能力与家庭经济;苏州大学“纳米材料中外合作”学费 8 万 / 年,毕业证标注 “合作办学”。

原创声明:本文数据由 “教育观察者” 团队独立研发,引用需授权。文中预测基于政策趋势及历史数据,具体以 2025 年招录结果为准。

10所最强的211高校:南航超西电,北交第6!北邮哈工程强势上榜

国内外有很多排行榜,每个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不一样。不过作为总量和质量指标均有涉猎的ABC排行榜来说,近些年引起不少网友关注。

ABC已经发布了2025年内地高校排名,一起来看一下211高校的排名(不含985),谁将夺得2025年211高校前10名呢?排行榜放置于文末

01

排名基本情况

因为ABC榜单的排名特色是质量和总量指标均有涉及,因此排名与其余排行榜会有所不同。部分规模不算大的高校排名并不算落后。例如北邮作为工科强校,近几年录取分数是211高校第1,但是受制于规模,其综合实力排名经常不在前10名内,例如软科排名比较靠后,在ABC榜单则位居211第9名。

211高校(不含985)前10名为:南航、西电/中财/上财、南理、北交、北科、贸大、北邮、哈工程。

这10所高校均为211中非常优质的,不过有几所经常出现在各大榜前10的例如苏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等没有进入排行榜前10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拔得头筹,位居全国第34名,以微小优势击败西电,成为211高校第1名。

前10名高校,有7所为工科院校,另外三所是财经强校。

02

部分院校情况

南航/南理/哈工程

南航、南理、哈工程三校均为工信部院校。近两年,在工信部资源其实投入之下,叠加当前工科院校风口,三校在综合实力、录取分数方面均有不俗表现。

三校各有拿手绝活,南航在航空航天领域仅次于北航西工大,尤其是在直升机等细分领域的研究一流。虽未取得A+学科,但是国家对南航的期望非常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处于211高校前列。

图源:南航官网

南理在兵器、化工领域居于全国前列,兵器科学与技术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哈工程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可与上交一争长短,在核科学和控制学科上实力强劲。船舶与海洋工程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西电/北邮

西电和北邮是211院校中,电子信息实力最强的,在校生近4万人。西电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上全国一流,计算机领域(含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等)进入ESI前万分之一行列。西电科研实力强劲,拥有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4个),产出过许多重大成果,例如马晓华教授牵头完成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射频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项目获202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北邮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全国顶流,计算机实力也非常强劲,第四轮为A。北邮因为规模原因(在校生仅2.8万人),在很多排行榜上很难进入211高校综合实力前10名。不过ABC有质量指标,所以排名提高很多。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2个牵头建设)。

北交、北科

两所北京知名211高校,北交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前几名的强校,在系统科学研究上全国一流(A+,入选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继续蝉联软科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重大成果。

北科是冶金领域顶流强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位居全国前列。培养了大批政商学界一流人才,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很多出自北科。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共4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处于工科211高校第1名。

两财一贸

中财、上财、贸大是财经211高校实力和录取分数最高的三所。在新世纪前的20年里,三校是211高校录取分数最高的,一度与“航济开”并列。近几年在工科崛起,财经遇到挑战的情况下,三校录取分数受到了极大挑战,但依然处在211前排,就业依旧是财经领域的一流强者。

三校强势学科类似,重合度极高,一流建设学科均为应用经济学。

03

回顾与建议

对于211高校来说,部属院校几乎都是行业性211,极具行业特色。地方211则承担着本省市高教优秀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差不多都是综合高校。从排名来看,部属211占据着优势。

排行榜,看看即可,无须过于较真。每个排行榜的排名指标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没有哪个排行榜能准确反映出一所高校的真正实力。

落实到具体选校上,更多地应该看心仪专业所属的学科评估和一流建设学科情况以及行业就业声誉等等,少看排行榜。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表,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全国211工程高校综合排名一览表和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用户评论


三年约

哇,终于出啦!我之前就一直在找这方面的榜单,想对比一下自己大学在其中排名。果然名校还是牛气,没进前十的学校感觉压力有点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贝

看完这个榜单,发现很多高校水平都差距不大呢! 觉得单纯排名不能完全衡量一所学校的实力吧?更应该关注各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方向。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样剩余

我读的是985的大学,其实对211大学也不陌生。感觉排名只是个参照,学业提升还是在于自身努力。想找一份好工作的同学,多注重实践经验积累才是关键!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我的家乡有一所211大学进前五了,太令人骄傲了!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希望未来能考上那所大学,为家乡贡献力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红颜

这个排名对学生选校还是挺有用的,尤其是对一些对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想上好大学的同学来说。毕竟211大学的基础设施、师资等都是相对优秀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开丶若相惜

看了半天,我的学校居然排名倒数!感觉有点沮丧,希望学校能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争取将来能够进前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光薄凉

单纯从排名看,这几年211大学的竞争很激烈啊!各个高校都在努力提升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教育市场变得越来越发达。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必锁我心

这个排名表太详细了,不仅有整体排名,还分类了不同学科、专业等方面排名。看来想选校要更加全面深层次地了解学校情况才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个人的荒凉

说实话,我觉得这种排名没有太大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选择,不要把一切都看重于这个数字指标就好。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爱剩女

我一直对211大学的学科特色比较感兴趣,看到排名表上这方面的详细数据,让我对一些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看来以后高考选校还是要参考一下这种榜单啊!毕竟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够读好大学,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人士

这个排名表感觉比较权威,信息也比较全面和客观。对想要了解全国211大学情况的同学来说非常有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月花魂

我大学是985的,但看这个排名表感觉211大学的学术水平也不容小觑! 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多交流学习,互相促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每次看到这些排名就有点压力啊!希望自己努力学习,将来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花为谁悲丶

Rankings will always spark debate! Some universities might excel in certain areas while others shine brighter elsewhere. It's important to consider individual needs and aspirations when choosing a university.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尾流莺

I think rankings can be helpful, but they shouldn't be the only factor considered when making such an important decision. Every student is different, and there are many other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a successful university experience!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敬情

The best universities aren't just about prestigious names. A strong focus on research, diverse student body, and supportive environment create an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can truly thrive!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