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2020年中国研究生院校排名:200强研究生院全解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那么,对于中国高校而言,哪些高校拥有较多的前1%学者呢?哪些高校更值得考生和家长选择报考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前200排名,看一看你所在的大学是否上榜?
在这份榜单中,共计203所高校上榜,是评价指标居前1%专家学者最多的一批高校,高被引数量在700人-29人之间。
上榜高校既包括我国顶尖学府的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包括我国非211工程大学的首都医科大学、河南大学、江苏大学等,是我国考研学术实力较强、高被引学者较多的一批大学,是考生和家长在高考、考研中报考的优选。
中国人民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原985工程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尤以文科相关学科、专业闻名于世。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开设有本科专业86个,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在校生近30000人。其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学科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其新闻传播学、法学、工商管理、文艺学、国际政治等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以上优势学科大多为人文社科类学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优势学科。
在这份榜单中,中国人民大学以拥有571名中国知网高被引前1%学者居榜单第2名,仅次于北京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高校,其前身为创办于1960年的北京第二医学院,后历经首都医学院等办学阶段,1994年学校定名为首都医科大学。
目前,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27个,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其内科学、儿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眼科学等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急诊学、中医皮肤病学、临床中药学等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以上学科都为首都医科大学的优势学科。
在这份榜单中,首都医科大学以拥有245名中国知网高被引前1%学者居榜单前列,是我国表现亮眼的一所高校,可见其科研、学术实力。
此外,居榜单前列的高校还有华东政法大学、广州大学、河南大学、江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是考生报考性价比较高的一批大学,是考生和家长报考的优选。
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你所在的大学是否上榜呢?欢迎大家交流。
2025中国大学TOP 200保研率排行榜出炉,最高达65.07%!
截止发文前,共收集到全国200所高校2025届的保研数据,其中:985高校23所(含北大医学部),211高校38所,双非高校(非985、211高校)139所;按照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划分的话,共有“双一流”高校76所(含北大医学部)。
特别说明:24届保研率排在前十的清华大学(76%)和中国科学院大学(66.67%),由于今年未收集到相关数据,故本篇不纳入统计;北京师范大学25届数据不包含珠海校区。
下面,将按照区域划分为各位保研er详细介绍不同地区高校的保研率:
华北地区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共收集到42所高校的保研率数据,其中7所985、9所211和26所双非。保研率最高的985高校是北京大学(校本部),保研率为65.07%;保研率最高的211高校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为33.22%;保研率最高的双非高校是国际关系学院,为21.51%。
华东地区高校多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华东地区共收集到52所高校的保研率数据,包括8所985、8所211和36所双非。保研率最高的985高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56.22%;保研率最高的211高校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26.72%;保研率最高的双非高校是上海科技大学,为46.74%;值得一提的是,上科大是华东地区2025届保研率前十高校中唯一的双非。
华中地区的高校以“两湖”——湖南、湖北两省最多,共收集到27所高校,其中2所985、6所211和19所双非。保研率最高的985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为35.04%;保研率最高的211高校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22.37%;保研率最高的双非高校是湘潭大学,为12.80%。
华南地区共收集到13所高校2025届的保研数据,其中1所985、2所211和10所双非。保研率最高的985高校是华南理工大学,为19.52%;保研率最高的211高校是广西大学,为10.50%;保研率最高的双非高校是南方医科大学,为11.13%。
西南地区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四川和重庆,共收集到24所高校2025届保研数据,其中2所985、5所211和17所双非。保研率最高的985高校是电子科技大学,为28.29%;保研率最高的211高校是西南财经大学,为17.77%;保研率最高的双非高校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为8.07%。
西北地区共收集到17所高校的保研数据,其中1所985、3所211和13所双非。收集到的唯一一所985高校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研率为22.26%;保研率最高的211高校是陕西师范大学,为14.32%;保研率最高的双非高校是西安理工大学,为7.24%。
从这200所高校2025届的保研率及其近三年的变化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01整体上涨,分布不均
由于24届与25届的院校信息公开情况不同,在近两年都收集到完整保研数据的高校中,60%以上高校的保研率今年都发生上涨,最高涨幅达到41.05%;不过也有部分高校的保研率比去年有所降低,最大降幅超过30%。
从不同层次院校的保研率来看,985高校的保研率普遍较高,基本都在20%以上;211高校的保研率则明显低于985高校,收集到211高校中保研率最高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保研率为33.22%,在统计的23所985高校中只能排第11;在统计的139所双非高校中,保研率超过10%的只有13所,绝大部分双非高校的保研率低于10%。
从地域分布来看,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985高校和211高校比较多,因此地区保研率整体水平比较高,有将近30%的高校保研率大于20%;其他地区的保研率都不太高,可能是院校分布不均衡造成的。
不过部分院校的本科招生人数本就不多,因此在保研率的计算结果中也比较突出。像上海科技大学每年本科的招生人数只有几百人,推免人数也往往有200多人,所以学校虽然不是985、211,却是保研率排行榜前十名的常客,保研率长期能够保持在40%左右。
02普保减少,专项增加
在收集相关保研数据时小保发现,部分院校强基计划转段的人数占比非常大,比如北京大学(校本部)2025年的强基转段拟录取人数高达649人,几乎是普通推免人数的一半。
此外,部分专项计划——像近两年受到广泛讨论的工程硕博士改革专项,占总推免名额的比例也很大。以东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为例:中国农业大学2025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拟推荐68人,约占推免总人数的6%,是人数最多的专项计划;东南大学2025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拟推荐117人,约占推免总人数的8.8%。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2022年9月,教育部、国资委联合召开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试点建设首批18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10所高校和8家企业)。2023年9月1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共14所高校入选。2024年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授牌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共8所高校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行列。截止目前,已有32所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行列。而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是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举措,未来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01本科招生人数
保研率一般是保研人数与应届本科生总人数的比值。应届本科生人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保研率的基数,也就是分母部分。据教育部今年上半年在新闻发布会中介绍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291万人,2023年全国高校普通本科招生478.16万人,比上一年增长2.19%。在本科生人数连年增长的情况下,高校的保研率出现小幅下降也是意料之中的。
02保研名额分配
保研名额的分配直接影响着保研人数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保研率的变化。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高等学校推免生名额:
(一)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
(二)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
(三)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其中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确定。
(四)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
(五)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具体到每所高校内部院系的推免生名额分配中,不同高校在遵循教育部文件的基础上有不同的计算方式。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学校的推免生名额推荐指标分为专项推荐指标和普通推荐指标。
专项推荐指标包括:研究生支教团指标、工程硕博士指标、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指标、“双一流”学科群指标、2+3 辅导员指标、学术特长生指标、拔尖创新人才计划指标、卓越农林人才计划指标、推免工作奖励指标等。而普通推荐指标就是除专项以外的指标。具体的计算方法为:
“
▲图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可以看到保研名额的分配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普通推荐指标总数与专项计划指标数存在互斥关系,也就是说,在教育部分配指标数不变的情况下,专项保研名额的增加,会导致普通保研名额的减少。
03研究生的招生人数
从2014年我国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开始,截止到2023年的这十年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从54.9万增长到114.84万,扩招幅度达到109%。虽然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并不会直接对保研名额或保研率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研究生连年扩招的大背景之下,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意味着有更多的人能够顺利通过保研或考研上岸,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着保研人数的变化。
01做好保研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保研形势和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同学们最好刚入学的时候就去了解保研相关的政策、条件以及未来的读研方向,尽早明确自己的保研意向和目标,并制定一个详尽的学习计划和保研方案,在保研的道路上占得先机。其次,成绩是获取保研资格的基石,大一的课程相对简单,要抓住机会奠定自己的优势;大二大三专业课难度提高后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绩点排名,巩固、提升绩点排名。大二开始,也要尽可能多地接触科研,参加竞赛拿奖项,尝试发表论文,甚至可以申请专利,为保研加分。此外,一定要尽早通过英语四六级,可以的话把分数刷高,或参加雅思等能证明英语能力的考试;有些专业还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考试,也要早点通过考核,为其他的加分项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
02关注保研政策
政策的变化是每个保研er都必须要关心的,主要来说有两个方面:
一是本校保研政策的最新变化。院校的保研政策一般不会突然出现大的变动,但是推免资格的评定和加分规则难免会有些细微的变动。比如在2024年的保研中就有高校调整了绩点的权重和加分细则,导致有的同学错失保研名额。
面对本校保研政策的不确定性,大家可以多和往届的学长学姐交流,打听他们当时的保研政策以及具体加分细则,从中获取本校保研政策的整体变化趋势;同时还可以多和辅导员或教务老师沟通,从他们那里获取第一手信息。
二是目标院校接收推免政策的变化。不同院校接收推免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每年都会有院校的接收政策会发生变动。从夏令营的申请条件,到优营offer的效力,甚至是推免志愿填报的细节规定都有可能和往届有所不同。各位保研er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一定要仔细研读心仪院校的招生细则,对照着自身条件一个一个地核对清楚;针对优营效力的问题要学会收集往届的数据,对比拟录取名单看看offer的实际效力如何;多和往届上岸的同学了解当年的招生情况,和招生老师保持联系,及时获取院校最新的招生动态。最后,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预案,提前计划好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处理方式,尽可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03提升自身实力
一般来说,院校层次越高,保研率也越高,但是不管各位保研er的本科院校是什么层次,都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保研上岸。院校背景比较优秀的同学,要珍惜名校的广阔平台和丰富资源,不断充实自己的履历,尽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没有短板的保研人;院校背景稍弱的同学,更要努力去补足自己的短板,无论是社会实践、学科竞赛还是科研项目,都要认真准备,争取收获一个好的结果,毕竟普通高校的保研名额相对更少。
虽然2025届的保研率整体上是增长的,但是影响保研率的因素太多了,而且同一所高校不同院系甚至不同专业的保研率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各位同学在关注保研率的同时,更要把重心放在和自己直接相关的事情上,比如本专业的历年保研人数、往届学长学姐的保研去向等。最最重要的就是,要专注自己的绩点排名,扎实地走好保研道路上的每一步。相信在各位保研er凭着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一定能顺利拿到保研资格,最后成功上岸,摘到那颗属于自己的星星!
另附2024年保研排行榜
2025年全国高校预算经费20强,浙大超北大,排名第二,吉大排20
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及工信部直属院校的预算数据,2025年预算排名前20的高校如下(单位:亿元):
(注:以上数据综合自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教育厅及公开报道,部分高校因统计口径差异可能存在微小误差。)
头部高校:多元经费来源与稳定增长
1.清华大学(385.69亿元) 经费来源 :以科研转化(42%)和校友捐赠(45%)为核心,科研转化年收入超154亿元1,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贡献38亿元,宁德时代曾毓群等校友单笔捐赠超5亿元。变化 :预算与2024年持平,但科研投入向量子计算、6G通信等前沿领域倾斜,深圳校区经费占比提升至9.8%1。
2.浙江大学(328.81亿元) 经费来源 :地方财政支持占比35%1,杭州市数字经济专项补贴12亿元,与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的横向科研收入超20亿元1。变化 :农工医交叉学科经费占比提升,数字农业实验室获专项拨款,预算增幅约5%1。
3.上海交通大学(281.58亿元) 经费来源 :工科科研收入占60%(船舶工程、电子信息)1,瑞金医院等附属医院创收80亿元,占校本部事业收入的28%1。变化 :与商汤科技共建“AI for Science”实验室,企业承担60%研发成本,预算增速5%1。
4.北京大学(243.30亿元) 经费来源 :医学部附属医院年创收超120亿元(占比48%)1,文科智库专项拨款9.8亿元支持经济政策研究1。变化 :基础医学与数学学科经费年均增长15%,AI辅助诊疗项目投入增加,预算增幅3%。
5.哈尔滨工业大学(194.63亿元) 经费来源 :70%来自军民融合项目(航天器材料、极地机器人)1,深圳校区预算20.8亿元重点布局人工智能1。变化 :预算逆势增长14%,极地科研专项经费增加18亿元,增速居工科院校首位1。
1. 区域经济与高校经费正相关
东部虹吸效应显著:长三角(浙大、上交、东南)和珠三角(中山、华南理工)高校预算占前20强的45%,地方财政支持占比普遍超过30%。
西部政策倾斜突围:西安交通大学凭借“西部大开发2.0”专项经费,新增动力工程实验室投入18亿元;四川大学获中央财政转移支付9亿元用于西部资源开发研究。
2. 国防与行业特色高校崛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年度预算逆势增长14%,其中70%用于航天器轻量化材料、极地机器人等军民融合项目。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非双一流)以35.68亿元预算跻身行业院校前列,其飞行训练模拟器单台造价超1亿元。
从“规模扩张”到“精准投入”
1. 科研转化反哺机制成熟化
清华大学年度事业收入(校企合作、专利授权)达154亿元,占总预算的40%;深圳大学(地方高校第一,72.46亿元)技术转化收益占比32%,推动纳米材料产业化。
2. 人才竞争白热化
复旦大学将22%的预算用于人才引进,长江学者年薪普遍超200万元;南京大学设立“毓秀计划”,为青年学者提供500万元启动经费。
对比之下,东北大学(未入前20)因薪酬水平落后,近五年流失院士候选人4名,控制学科评级从A降至A-。
3. 新兴学科动态调整
武汉大学遥感学科年度经费增长35%,支撑“珞珈系列”卫星发射;东南大学投入25亿元建设“智慧城市”交叉平台,整合土木、信息、管理三大学科。
三、高校经费的“马太效应”
1. 资源分配失衡加剧
前20强高校总预算达3647亿元,占全国高校经费的52%,而中西部普通高校年均预算不足10亿元。
中央音乐学院以10.88亿元预算位列教育部直属高校末位,但其生均经费达39.97万元,超过多数工科院校。
2. 绩效评价体系待优化
部分高校为冲刺排名指标,盲目扩招热门专业(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导致师资与设备配套滞后。例如,某中部985高校计算机学院师生比达1:40,实验室机位缺口30%。
3. 地方高校的“夹缝求生”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依托地方财政跻身“准一流”,但学科厚度仍逊于传统强校;齐鲁工业大学(42.07亿元)通过合并山东省科学院实现资源整合,成为省属高校改革样本。
四,从“砸钱”到“增效”的转型
1. 精细化预算管理
清华大学试行“学科经费包干制”,赋予顶尖团队自主分配权;浙江大学建立“学科健康度模型”,动态削减低效投入。
2. 区域协同创新
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关中科创走廊”,共享大型实验设备;中山大学联合深圳大学、南方科大打造“粤港澳医学联合体”。
3. 社会资本深度参与
上海交通大学引入阿里巴巴、商汤科技共建“AI for Science”实验室,企业承担60%研发成本;山东大学与海尔集团合作建设“智能家居联合研究院”,年度横向经费超8亿元。
2025年全国高校预算20强榜单,既是资源竞争的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头部高校通过“学科聚焦+区域联动+社会协同”持续领跑,而中西部与地方院校则需探索差异化路径。高等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不仅关乎高校排名,更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用户评论
雁過藍天
厉害!国内学校的研究生实力越来越强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城暮雪
想了解下自己学校在这份榜单上排名前后?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这么权威的榜单,一定很能反映教学水平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水波映月
对想去读研究生的同学来说,这份榜单真是宝贵的信息!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染陌人
中国教育真的在进步!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看看那些顶尖大学,他们的科研成果果然amazing!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感觉很多重点大学都在竞争上游位置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憾最汹涌
这也能让我更清楚地了解哪些学校适合我未来的专业方向。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希望更多高校能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榜单 rankings 还是要看实力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负雪
这份榜单能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愁杀
感觉很多学校在这份榜单上都有了显著进步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惦着脚尖摘太阳
哪些院校值得去深造呢? 这份排名可以参考一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希望能关注到一些中小城市,他们也有很多优秀的高校。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隔壁阿不都
看来中国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发达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里缺他
这份榜单对于想要选择合适的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帮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级床震
希望以后这篇文章每年都要更新一下,可以更动态地看到学校的实力变化。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山暮雪
读研究生的同学们加油学习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眼旁观i
国内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了,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出来!”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