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复试淘汰率及初试复试比重分析

今年5月,就读于安徽财经大学的王锦在放弃考研后进入一家央企实习,9月,王锦顺利签订三方协议。她把这份“丝滑”归因于及时止损,保存了精力,没有在不合适自己的赛道上踌躇太久。

广州某211高校的尹芯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过去,尹芯在考师范、考研、考公、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期待中成长,后来她发现自己其实还有其他选择。相比读研,现在尹芯更期待在“大厂”得到快速的成长。

而把考研看作“命题作文”的何文原本是坚定的“考研派”,她曾认为考研是最稳妥的选择。但就在报名后,她却陷入学习低迷期。何文重新审视了自己,最终放弃考研。

自2015年起,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快速增长,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至2023年的474万人。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狂热后,考研逐渐退潮。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人,在2023年下降36万的基础上,2024年继续下降50万。

“人数减少与否对我个人的决心没有影响,我考研是出于兴趣,最大的成长和收获是静下心认真做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抗挫折能力提高,心态也得到了锻炼。”今年考研在即,“二战”考生葛宇告诉澎湃新闻,她认为考研是唯一能让她在感兴趣的专业上深耕的途径。她也感觉到周围的同学对于编制的追求比以前更强烈,一些朋友考研也是为了三年后更好考编。

有人坚定,有人摇摆。已经工作的高子光还在“考”与“不考”间徘徊。他想在职场实现突破,但又不确定研究生学历能否带来实质性的提升,“或许通过工作能力的积累也可以弥补学历上的差距”。

今年12月21日至22日,即将到来的周末,将有300多万考生踏入2025级硕士研究生初试考场,在长途跋涉后迎来他们最后的冲线时刻。

动力

南京某211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大四在读生苏银马上将踏入考研考场。

原本苏银的宿舍有四人考研,到了暑期就变成了三人,最终决定赴考的只有苏银和另一名舍友。她坦言,对于物流工程专业而言,考研似乎并不是那么必要,但担心本科毕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获得满意的薪资,苏银还是决定“随大流”。

“我从今年4月份正式开始准备,如果笔试通过还要准备明年4月的复试,到正式被录取,这是一个很长的周期。”苏银在前期状态不错,但随着时间推移,压力陡增。最近苏银常感到右眼模糊,有时要缓一个多小时。

苏银的父母很支持她考研,因为害怕打扰她学习,白天很少发信息。但这更让苏银为自己偶尔的放松感到“罪恶”。现在苏银主要通过睡觉调整学习状态,“一觉睡到饱,第二天就会因为罪恶感加倍努力学习”。

正在读大三的方芳在确定跨考电影学研究生之后,心态却更加平和。

“我考研的动力就是还想当大学生,想安安静静单线程学习,在喜欢的领域创作。”在明确了方向后,方芳不迷茫保研,也不卷就业考公,她觉得世界很美好,很宁静。

方芳把近段时间比作“饱和的溶液”,“欲望是平衡的,健康指数是正常的,学习是走心的。我很久没有长时间专注地搞学习,没有如此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认真钻研拓展知识。保持进取向上的状态和及时得到成长的反馈让我感到很安心。”

足球是丁晰考研的动力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11月,2024年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落下帷幕,丁晰所在的球队获得了大学男子甲B组比赛第一名。

丁晰是浙江师范大学2021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的同时,他也在积极准备今年的研究生考试。

“我考研是因为有点名校情结,另外想再体验三年大学生活。可能说出来有点幼稚,我还想踢纯粹的校园足球。”足球成了丁晰考研的一个动力,在不考虑未来就业和薪资的前提下,他曾经最希望的就是跨考同济大学的足球方向,“有时候热爱也可以化为谋生手段”。

“上岸”

今年是葛宇第二次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去年她报考了西南地区的一所211高校,但因部分科目的失误在初试时遗憾落榜。

“坚持再考一年就是因为对专业感兴趣,考研是唯一能让我在这个兴趣上深耕的途径。”因为有过一年的经验,葛宇在忙完毕业事项后,从7月开始备考,每周日休息半天,其余时间都在学习。

葛宇切身感受到,现在考研的人在整体减少。周围的同学对于编制的追求比以前更强烈,身边也有一些朋友着手考研是为了三年后更好地考编。

“但其实人数减少与否对我个人的决心没有影响,我考研是出于兴趣,最大的成长和收获是静下心认真做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抗挫折能力提高,心态也得到了锻炼。”对于葛宇而言,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心态,在两年的备考路上,她也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睡个好觉、吃顿好的。

胡芸芸去年“上岸”

相较而言,胡芸芸是幸运的,秉持着“随缘”态度的她已经在去年成功“上岸”。

“我的一位朋友最终没有参加考试,我认为是出于对考研未知的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会失败的心理。我自己也被影响过,但后来告诉自己看淡些,考不上就考不上了,反正出来也能找工作。”尽管胡芸芸努力放平心态,但迷茫的情绪还是伴随了她整个考研阶段。

在漫长的备考期间,胡芸芸不止一次问自己:“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意义是什么呢?如果我选择了找工作,会不会比考研更好?”但只要她进入到学习的环境下,脑子里就只剩下背书和刷题了。

图书馆到宿舍的两点一线,胡芸芸会在路上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回到宿舍,胡芸芸也会打打游戏,刷社交软件获得短暂的放松。或者在周六日偶尔安排和朋友聚聚餐,唠唠嗑。

“在考研之前,我也想以后多赚钱,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但受考研的影响,我的物欲慢慢降低,我发现我的生活成本并不高,在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上,可以用更多的钱去做其他的事情。”过去胡芸芸觉得只要工资尚可,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在“上岸”之后,胡芸芸有了更加明确的职业规划,“经过一学期的接触,我更加发现现在所学的专业非常契合我的价值观,而且既然读了研,那这学历就不能浪费”。

放弃

从今年3月开始准备,12月进入最后冲刺,在距离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还有最后十天时,万成曲萌生了弃考的念头。

“考取双非院校目前很多人认为性价比不高,但好的学校‘卷’的人会更多,我现在也想退出了,我觉得上班比读研好。”万成曲是华东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届考生,原本希望通过考研为自己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

万成曲告诉记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考研应届生只能参加学术型硕士的考试,专业型硕士需要具备足够的相关工作年限才可以报考,但学硕的考核也往往更为严格。万成曲是宿舍中唯一一个今年参加考研的应届生,身边多数人都觉得现在就业更实际。面对未知的未来和长时间紧绷的学习状态,万成曲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万成曲说,备考研究生的经历是她一生的“灰暗时刻”,暑假前利用课后时间学习,暑假期间早八晚十,开学后早七点半晚十一点,“这辈子都没这么努力过”。问及是什么支撑着她考研,她只回答道:“沉没成本。”

万成曲奋力备考

今年5月,安徽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王锦彻底决定放弃考研。

做出决定的那一天,王锦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记录:“我做任何事都是因为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如果我能更早实现目标,为什么还要做其他不适合我的事情?只要认定自己追寻的路,即使另一条道路风景宜人,我也能在让我乐此不疲的路上生生不息。”

今年3月起,王锦提前体验了研究生科研生活。论文学习、整理文献、尝试科研、小组汇报……每周一次的科研组会,王锦完成论文的研读就要花费3天到4天,准备PPT的汇报还需要额外的时间。同时,作为进组最晚的成员,王锦常常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现学一项适合的科研方法,以弥补自己和其他组员之间的差距。

“身边的学长学姐都是做科研的,会认为读研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其实我每次的汇报都不是很理想。很多科研方法在本科阶段根本没有接触过。”王锦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研究生生活和她原本想象的差距很大。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自己对学术也并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那段时间,王锦经常莫名变得急躁,原本没有拖延习惯的她,常常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科研小组的任务。

今年5月,王锦果断放弃考研,并在暑假找到了一份央企的实习岗。今年9月,王锦签订三方协议,“我认为一切相对顺利的原因也是因为我及时止损,没有在一个不合适自己的赛道上踌躇太久”。

中途放弃考研的还有何文,她曾把考研比作命题作文。

“我选择考研的时期是整个人最迷茫的时期,在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的时候,考研似乎是一个最稳妥的选择,大家也都是这么选的。”去年春天,何文焦头烂额,考研已报名,但何文的学习状态却很是低迷。就在那时,意外获得的实习机会让何文有了更多选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加迷茫。

经过反复思考,何文还是放弃了考研,选择去上海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何文见识到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工作伙伴应该是什么样子,“实习经历改变了我很多”。

毕业后,何文并没有坚持原本的金融方向,而是选择了自己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海外品牌运营岗位。何文说,她始终对金融专业提不起兴趣,更不确定三年研究生读下来能否对未来的工作产生助力,是不是在浪费时光。

“企业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实习和工作经验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我最后下定决心的原因。”何文说。

选择

就读于广州某211大学的尹芯原是“保研边缘人”,曾主持参与过不少学术比赛和项目。在与保研失之交臂后,她决定把握好应届生的身份,直接“卷”进“大厂”。

“我出生在小县城里的普通家庭。父母一直都很想让我读研或者考公,但是最终还是支持了我的想法。不过家里的亲戚朋友知道我选择直接就业时,都会好奇‘为什么不考研?为什么不考公考编?’可在广州,如果拿到了一个大公司的offer,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和为你高兴的。”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尹芯的亲戚朋友也曾问她为什么不填公费师范生。过去,尹芯在拥有一份“好工作”或者“稳定工作”的期待中成长,但后来她发现,她还有其他选择。

如今尹芯的周围很多都是广东或香港的同学,选择考研考公的很少,大部分还是选择出国深造或者进企业。相比读研,尹芯也更期待可以在“大厂”得到快速的成长。

“其实大公司的工作履历可能会比研究生学历更加吃香。能在‘大厂’工作的本科生我觉得能力是非常强悍的,这时候是不是研究生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如果是为了就业,三年后毕业了未必就能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尹芯告诉澎湃新闻,她感觉这几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这也影响着她的选择。

与尹芯一样,考研也不在程鑫荣的选择之列。

“我就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拿稳定的工资,过自己的生活。身边考研的同学大概占半数,但我从没考虑过。”安徽师范大学2021级新闻学专业的程鑫荣已于今年12月初参加了浙江海宁市的公务员考试。

教育部日前公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88万,较去年减少50万人,首次跌破400万人。与考研“遇冷”相对的是“国考热”。同样是今年,国考报名总人数超过32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4万余人,再创新高。

“考公过程很艰难,刚刚考完还不知道结果,不想考研是因为对继续学习的兴趣不是非常大,还有英语太差了,要补上花费的精力比较多。”大学期间,程鑫荣的专业排名并不理想,英语四级两次未过,程鑫荣也并不太为学业忧虑,在课后参加感兴趣的社团活动,体验不同的社会兼职,也让程鑫荣更加清楚了自己的优势和需求。

谈及未来规划,程鑫荣告诉记者,如果此次考公结果不理想,他想先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后续还是会继续考公。

求索

高子光目前从事量子计算行业的工作,任职产品设计岗位。30岁的他正在犹豫是否报考明年的在职研究生考试。

“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发现高级管理岗位基本上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三年前我一直在各大企业中高层任职,摸到了门槛,但未能实现高层发展的突破,就读研究生虽然不会给我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但也许会锦上添花。”高子光坦言,解决学历需求主要是想在职称、评奖等有硬性要求的场景下减小评定阻力。

然而,考研必定会给现有的工作生活带来额外的压力,对此高子光也有所顾虑。

“一方面对能力焦虑,放下课本这么多年了不知道能不能通过考试;另一方面也有心态焦虑,本身脱离学生身份多年,近几年更多以专家和企业教授的身份在和高校对接,一下子转为学生,怕难以适应。”同时,高子光的工作有较多的出差,不稳定的工作节奏对于需要固定周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份挑战。

“之所以摇摆不定,最重要的是因为我对研究生学历能带来的提升无法量化评估。其实这个决策我摆动了很久,像我们行业学历差一点,能力强的大牛也有,虽然确实是比较少。”高子光同样认为,或许通过工作能力的积累也可以弥补学历上的差距。考还是不考,高子光还在思考。

(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

澎湃新闻记者 李文姬 实习生 唐可涛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311考220+就够了?肯定不行!

昨天有同学咨询我311是不是考个220+就行了,答案是显然不行的,而且远远不够!

23考研之前,311判卷是整体偏严的,还有几个省份——比如北京、湖北、湖南、陕西等省,所以311的高分考生是很少的,调剂也相对来说容易。

尤其是22考研,因为某些自命题院校给分非常高,所以国家线大涨,但统考考生的分数完全不能匹配,结果是22年311考生只要过了A区国家线就能保证有学上,调剂时所有一本学校只要填报就能录取,大批的A区院校招不够、甚至招不到教育学的考生(所以23考研的时候大量的学校由统考又改回自命题,这个情况今天不多聊)。

23年教育学考研有了个很大的变化——311往年给分严的省份大多数突然放松了判卷标准,高分比比皆是。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考研弃考比例非常之高,实际的参考人数是远小于22年的,所以国家线不仅没有上涨,还下降了1分。但23年教育学的上岸难度是远小于22年的。

时间来到24年,大量23年因为身体原因弃考的实力强悍的二战生、考试试卷的偏容易等原因,导致24考研311考生高分非常非常多(国家线保持不变是因为专硕统考分数偏低),优质学校的复试线也随之大涨。

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复试线虽然比较高但还不是很离谱,23年缺考严重复试线大幅下降参考性不大。24考研随着给分较松、参考人数增加、试卷难度不高几个因素的叠加,复试线暴涨,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复试线达到了386分!如此高的复试线分数,专业课成绩如果较低的话是很难达到的。

如果说华南师范大学作为名校竞争太大,我们再来看下安徽师范大学——一所普通的省属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24考研教育学原理专业招生16人,前16名同学复试录取的概率较高,我们可以看到前16名中专业课最低分235分,平均分将近240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如果是试卷难度不高、不压分的前提下,311低于235分是很难上岸名校或者普通院校的好专业的。

25考研备考时间已经过半,同学们衡量下自己的备考进度能否达到预期,及时做出调整。

祝大家都可以成功上岸。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用户评论


玻璃渣子

我今年也正在准备考安徽师范大学,感觉复试部分很重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離

我知道不少朋友说安徽师范大学复试比重很大,不知道真假。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夜晟洛

听说安徽师范大学的复试考察范围挺广,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涉及到综合素质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我想知道安徽师范大学复试主要看哪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朽暖栀

对复试占比和考试内容知多少?希望获得一些实用的信息!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风中摇曳着长发

感觉只要初试考了分数线,复试应该就能过吧?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少情在

我朋友说安徽师范大学的复试挺严格的,要真抓紧学。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ー半忧伤

在哪个板块可以看到更多关于安徽师范大学复试的信息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的风骚姿势我学不来

安徽师范大学的复试难度如何?有没有人分享一下经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了解哪些专业更注重复试考察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城暮雪

听说有些人参加了安徽师范大学多轮复试,感觉应该是有必要的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复试的考核方式是什么样的?是面试还是测验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失心疯i

我希望获得更多关于安徽师范大学复试的内容,包括历年分数线等信息。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有人知道安徽师范大学复试的注意事项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在复试阶段有哪些应试技巧比较有用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荒唐

想要了解复试的分数占比和初试的分数对比如何?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笙

请问,安徽师范大学不同专业的复试标准是否一致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忘故

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前了解到安徽师范大学的复试政策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人士

我想问问,安徽师范大学的复试是否有时间限制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败类

如果初试成绩不太理想,还能通过哪些途径提高复试的机会?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