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研挑战加剧,2014年考研时间探秘:背后的原因解析

其实2024年考研挑战加剧,2014年考研时间探秘:背后的原因解析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2024年考研挑战加剧,2014年考研时间探秘:背后的原因解析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与此同时,从统考计划招生的整体数据来看,2023年至2025年考研计划招生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3年考研的计划招生人数为830264人,2024年增长至857510人,较上一年增加了27246人,增幅约为3.3%。到了2025年,考研计划招生人数进一步提升至877440人,相较2024年增加了19930人,增幅约为2.3%。

一升一降之间,“上岸”难度有望迎来低点。报告显示,考研统考报录比从2022年的4.89:1,下降到2024年的4.34:1。

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考研项目总监李琳认为,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以及增幅逐年放缓,研究生招生计划扩张节奏开始趋于平稳,预计这样的平稳增长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同时,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一些新趋势也在发生变化。李琳说,首先,考研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导向,依靠背诵答题模板等方法已难以获得高分。在数学方面,命题强调实际问题中的建模能力以及与物理、经济等跨学科的应用场景。

其次,命题注重反“押题”。以英语为例,打破了传统图画作文模板的套路,作答的套路占比持续降低。

第三,统考占比提升。2019年以来,教育部连续5年发文,鼓励招生单位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试卷。2024年,教育专业学位的业务课考试增设了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至此,考研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已达25个。

另外,在招生人数上,工学、管理学、农学和交叉学科的增长尤为显著。报告显示,2023—2025年,工学招生人数从284519人增加到314570人,增长了30051人,增幅达10.6%;管理学从2023年的135030人增长到2025年的140349人。特别是交叉学科,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441人增长至2025年的5813人。

而一些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出现了下降或小幅波动,比如历史学和艺术学。历史学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4946人减少至2025年的4127人,艺术学从2023年的31014人减少至2025年的30697人。

李琳认为,这体现了国家对交叉学科以及多学科融合研究新型人才的需求导向,也反映了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结构性调整趋势,即高度重视工学、管理学和交叉学科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

从招生单位的办学层次上,“985高校”和“211高校”在近三年的招生人数上基本保持稳定,而普通高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则出现了显著增长。具体来看,“985高校”的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126663人增长至2025年的127715人,三年间增幅不足1%;“211高校”从2023年的178309人增长至2024年的180768人,而后在2025年小幅下降至180103人,整体变化较小。

相较之下,其他“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增长较为显著。其中,其他“双一流”高校从2023年的48043人增长至2025年的49585人,增加了1542人,增幅约为3.2%;其他普通高校则从2023年457931人增长至2025年的500910人,三年间增加了42979人,增幅达到9.4%。

报告认为,“985高校”和“211高校”招生计划的稳定性与其资源和学科优势保持一致,而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说明高等教育扩招更倾向于扩大基础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更多学生的深造需求。这种调整体现了研究生招生计划在优化结构与扩大规模上的双重平衡。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向专业和实用型人才转型,专业型硕士近三年统考计划招生人数呈显著增长趋势,从2023年的555675人增长至2025年的603679人,三年增加了48004人;学术型硕士则从2023年的274589人小幅下降至2025年的273761人。

李琳说,从学位类型对比来看,专业型硕士的招生人数始终高于学术型硕士,且差距在逐年扩大,进一步反映出高等教育对研究生培养方向的调整,即更加强调实用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体来看,随着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正在更加紧密地与产业需求对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该报告主要基于当年官方的招生数据,以及新东方每年在读考研学生备考行为轨迹的数据分析。

新东方:考研“上岸”难度走低,但扩招节奏开始放缓

李静/文3月27日,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发布《量化考研:2025年考研年度报告》(下称“报告”)称,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报名人数下降了50万。2024年也是考研报名人数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从统考计划招生的整体数据来看,2023年至2025年考研计划招生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3年考研的计划招生人数为830264人,2024年增长至857510人,较上一年增加了27246人,增幅约为3.3%。到了2025年,考研计划招生人数进一步提升至877440人,相较2024年增加了19930人,增幅约为2.3%。

一升一降之间,“上岸”难度有望迎来低点。报告显示,考研统考报录比从2022年的4.89:1,下降到2024年的4.34:1。

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考研项目总监李琳认为,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以及增幅逐年放缓,研究生招生计划扩张节奏开始趋于平稳,预计这样的平稳增长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同时,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一些新趋势也在发生变化。李琳说,首先,考研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导向,依靠背诵答题模板等方法已难以获得高分。在数学方面,命题强调实际问题中的建模能力以及与物理、经济等跨学科的应用场景。

其次,命题注重反“押题”。以英语为例,打破了传统图画作文模板的套路,作答的套路占比持续降低。

第三,统考占比提升。2019年以来,教育部连续5年发文,鼓励招生单位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试卷。2024年,教育专业学位的业务课考试增设了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至此,考研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已达25个。

另外,在招生人数上,工学、管理学、农学和交叉学科的增长尤为显著。报告显示,2023—2025年,工学招生人数从284519人增加到314570人,增长了30051人,增幅达10.6%;管理学从2023年的135030人增长到2025年的140349人。特别是交叉学科,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441人增长至2025年的5813人。

而一些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出现了下降或小幅波动,比如历史学和艺术学。历史学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4946人减少至2025年的4127人,艺术学从2023年的31014人减少至2025年的30697人。

李琳认为,这体现了国家对交叉学科以及多学科融合研究新型人才的需求导向,也反映了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结构性调整趋势,即高度重视工学、管理学和交叉学科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

从招生单位的办学层次上,“985高校”和“211高校”在近三年的招生人数上基本保持稳定,而普通高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则出现了显著增长。具体来看,“985高校”的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126663人增长至2025年的127715人,三年间增幅不足1%;“211高校”从2023年的178309人增长至2024年的180768人,而后在2025年小幅下降至180103人,整体变化较小。

相较之下,其他“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增长较为显著。其中,其他“双一流”高校从2023年的48043人增长至2025年的49585人,增加了1542人,增幅约为3.2%;其他普通高校则从2023年457931人增长至2025年的500910人,三年间增加了42979人,增幅达到9.4%。

报告认为,“985高校”和“211高校”招生计划的稳定性与其资源和学科优势保持一致,而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说明高等教育扩招更倾向于扩大基础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更多学生的深造需求。这种调整体现了研究生招生计划在优化结构与扩大规模上的双重平衡。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向专业和实用型人才转型,专业型硕士近三年统考计划招生人数呈显著增长趋势,从2023年的555675人增长至2025年的603679人,三年增加了48004人;学术型硕士则从2023年的274589人小幅下降至2025年的273761人。

李琳说,从学位类型对比来看,专业型硕士的招生人数始终高于学术型硕士,且差距在逐年扩大,进一步反映出高等教育对研究生培养方向的调整,即更加强调实用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体来看,随着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正在更加紧密地与产业需求对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该报告主要基于当年官方的招生数据,以及新东方每年在读考研学生备考行为轨迹的数据分析。

2024考研难度排名~

小心考研“刺客”!2024 中国考研难度排名出炉!

都说考研是选择大于努力

同一统考专业,有人 350 分上岸“985”

也有人 365 分遗憾落榜~

所以,我们在考研选择目标院校时,如果没有明确且坚定的目标,那么在考虑地域的同

时,报考难度也一定要注意。今天带大家来看看“全国考研难度排行榜前 100 名”,同

时告诉 26 考研的同学们,现在该干嘛!

一、考研难度排行榜

根据某网曾发布的“全国 100 所高校难度排行榜”,在排名前 50 的高校中,最难的当

属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的顶尖学府,前 2 毋庸置疑。

其余前 10 的高校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

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其中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双一流”外,其

余高校均为“985”。

1二、26 考研的同学们,现在该干嘛?

对于 26 考研的同学,毫无疑问,现在应该抢跑寒假,做好院校专业初选、打好公共课

备考基础。

1、做好院校专业初选

以上难度排名仅供参考,具体难度,还需要结合院校专业来具体分析。毕竟同一高校的

同一专业,有时候都会因为招生院校的不同导致考试难度天差地别。

我们在院校专业初选的时候,不仅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还需要搜集分析院校专业近

几年的报考数据,如复试分数线、报考录取比例、复试录取比例、拟录取分数情况等,

在此基础上,再和自己能够达到的分数相匹配,才能确保自己能够顺利上岸。

2、学好公共课,基础打牢

2现在学公共课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提前打基础,另一方面,在后面确定最终院校专业

的时候,可以参考公共课的复习进度来选择。

1)英语

单词:背 5500 大纲单词,先从高频单词入手,背完一轮后再重新背诵高频单词,反复

记忆。

阅读:背完单词后,可以先拿 05-09 年的真题来练手,同时做好每篇阅读的精读,把主

干和生词划好。

2)数学

如果确定要考数学,现在可以开始高数上的复习,毕竟高数上是高数下的基础,同时高

数知识点多,分值大,难度高,需要投入的学习时间较长。

3)政治

目前可以多关注会议、热点事件等,其他的可以先不急着开始。

3、收集专业课信息

对于初选暂定的几个院校,可以先查找每个院校专业 25 最新的专业课考试科目、考试

大纲、参考书目等。如果你的目标专业有统考专业课科目,最好选择统考的院校,这样

不仅资料获取难度低,而且后期确定院校时选择性也会更大。

因为很多专业参考书目都比较多,现在可以先大概了解每本书的内容以及需要掌握的知

识点,为后续完善的备考计划的制定奠定基础。

另外,如果你的目标院校专业近一两年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等都没有变动,且有统考

科目但没有加入,到了 6、7 月份,就需要重点留意是否有调整了。毕竟今年好多院校

用户评论


浅笑√倾城

这个题目真是把我整不会了!每年考研都挺难的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硬

我觉得这说法过于绝对了吧,考研难度变化很大,和很多因素有关。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2024考研真不简单啊,竞争越来越大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1月份考研好像很早就结束了,感觉好多年没这个考试时间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滴在键盘上的泪

我去年试过考研,感受一下今年真的更难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封心锁爱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考研环境压力好大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默默的爱

为啥2024年会比以前更难?是这个行业越来越竞争激烈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极§速

这消息吓了我一跳,看来要认真备考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予之欢颜

我想了解下哪些方面变化了导致今年考研难度更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黑色迷你裙

2014年真的太久远了诶,那个时候的考研环境不太一样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泡泡龙

我记得以前考研确实是在冬天考的啊,好像后来改了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希望能给未来考生一些应对高压环境的建议!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叹★尘世美

大家都在说2024年考研很困难,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容月貌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准备考研,他们都很担心今年会更难。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世晨晓。

考研真的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时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笙倾凉

我想知道哪些科目的难度更大一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者何惧

希望老师们能给考生一些信心,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潇潇

加油呀,所有备考考研的学子!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