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考研人数解析:报名与录取数据全览的问题,以及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从两个月前开始,就有各种关于2023考研人数的预测信息在网上流传。
有人说,预计会突破500万;
也有人说,肯定会突破520万;
还有人说,根据往年的考研增长率,预计会达到548万人,并且关于这个数据也是流传更广的,确实有点离谱。
直到一位网友的出现,基本上终止了这些考研人数“预测”,有一位叫小马哥的网友透露,“他参加了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安全工作会议,翁副部长讲了考研人数是473.8万人,应届生244.4万人,往届生249.4万人”。
当时,就觉得这个数据非常靠谱,所以,也选择了相信。
现在看来,这个数据是非常准确的。
2023考研初试在2022年12月24日开始举行,中国研究生招生(研招网)也发布了信息,同时,也公布了2023考研人数,考研人数为474万人,这也是首次官宣2023考研人数,具体内容如下。
而这个官宣的数据是来自于教育部,因为,在研招网官宣没多久,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也官宣了2023考研人数为474万人,具体信息如下。
也许,有人觉得不太可能,也有点不敢相信,2023考研人数为什么会这么少,比预期的考研人数“锐减”了这么多,其实吧,这也正常,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不能只看2022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虽然多达1076万人,但是,在这些毕业生中,可不都是满足考研条件的本科生。
因为,在应届生里面,只有本科以上学历才能够直接报考硕士研究生。
我们可以通过2019年的本科生录取人数就能够推测出大概的2023本科生毕业人数。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普通本科生招生人数是431.288万人,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本科生都能够按期毕业,所以,实际上毕业生人数可能会更少一些。
然后,我们再来看2023年的应届生考研人数,根据“小马哥”透露的信息,2023年考研的应届生有244.4万人。
这样粗略一算,应届生的考研率已经高达56.5%,相当于超过一半的应届本科生选择了考研。
如果,再算上“推免生”,那么,2023应届本科生的读研升学率轻松超过60%,这也基本符合往年高校的毕业生升学率情况。
然后,再来看往届生考研人数,249.4万人,也差不多占了一半的样子,也比较符合往年考研人数占比的情况。
所以,从数据上来分析,2023考研人数一点也不算少,并且也比较符合往年的考研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最近几年的考研人数的增长率实在是太高了,特别是2022年,所以2022年的考研人数增长率极有可能不能延续。
2020年考研人数:341万
2021年考研人数:377万
2022年考研人数:457万
2023年考研人数:474万
可以看到,2021年考研人数增长了36万人,而2022年考研人数比2021年增长了80万人,增长率高达21.2%。
然后,2023年考研人数只比2022年增长了17万。
我们可以发现,最近几年的考研人数增长率并不是线性的,而是有一个“大小年”现象存在。
如果,考研人数真的是按照线性来增长,那么,2023考研人数将会非常多。
同时,极有可能从2023年开始,考研人数就已经在接近饱和了。
总之,2023年考研人数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的趋势,虽然让人有点意外,但是,也比较符合预期。
同时,对于2023考研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吧。
所以,2023年对于考生来说,也许会比较难,但是,却也是一个成功上岸的好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够把握住。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考研人数连续两年下降!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11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了50万人,较2023年的474万则减少了86万人。这是10年来考研报名人数的第二次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与考研人数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考公热持续升温,2025年的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从2024年开始,研究生报名总数和应届生报考比例出现了双降,研究生报考呈现出明显的降温态势,但另一方面考公考编人数增加明显,这种双降一升现象值得研究和分析。综合来看,更多的是高校毕业生对未来预期的考量,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更期望早一些进入社会,进入职场,谋求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至于学历提升,可以在未来某一阶段去实现;其次,是高校毕业生对研究生教育的再审视,研究生教育的方向与价值对自身价值提升是否与社会适应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相匹配。贴近社会需求的研究生教育,将是下一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理智考研,将是高校毕业生谨慎思考的问题。”安徽省级“启明星”就业指导专家团成员汪张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考研热度持续下降
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此前,随着应届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考研热持续升温。考研报名人数从2015年开始逐年增长,在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人,并仅仅两年后再次突破400万人,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474万,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在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出现下降,减至438万后,2025年进一步下降至388万人,再减少50万人,减幅进一步扩大,已与2021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考研报名人数的持续下降,不仅反映了考生个人选择的转变,更折射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考研报名人数曾连续多年增长,但最近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背后的成因,一是就业市场的好转,使得更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而不是继续深造;二是考研的竞争压力和难度逐渐增大,导致一些学生对考研望而却步;三是部分学生对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和就业前景产生疑虑,认为考研并不能直接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最后,考研报名人数下降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如研究生招生院校的录取压力减轻,但也可能导致高素质人才供给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面临更大的筛选压力。”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考研报名人数持续下降,反映出考研热逐渐降温。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研究生扩招和专业学位改革,使得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更加多样;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市场供求关系的持续转变,研究生文凭在就业市场的含金量有所下降,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也让部分考生对考研的价值产生了怀疑。这种现象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推动高校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同时也会影响到毕业生的深造和就业选择,更多毕业生可能会选择直接就业或出国深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考公持续升温
事实上,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考公”一直是一项备受青睐的选项。而与考研人数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考公热持续升温。
据了解,今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的招录人数和报名人数均再创新高。其中虽然计划招录人数的3.97万人,较上年增幅为0.4%,但是2025年国考报名总人数已达到3258274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4万余人。
“国考报名人数持续上涨,竞争愈演愈烈,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于稳定职业的强烈需求和对于公务员职业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暴露出就业市场的一些问题和挑战。”王鹏说。
在他看来,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政策导向,也受到了就业市场变化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许多人寻求更为稳定的职业选择。国家公务员职位通常具有较高的工作稳定性,这吸引了许多人投身其中。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许多人追求更为稳定的职业前景,因此选择参加国考成为了一种合理的选择。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国考的资格,也导致了激烈的竞争。许多人为了在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选择将国考作为一种出路。
来源/华夏时报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用户评论
夏至离别
今年研究生考试报名的人数真不少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剑已封鞘
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顺利拿到理想的offer?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拉扯
竞争真的很激烈,希望大家都能冲刺成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
2020年考研压力是不是很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伪心
录取人数和报名人数有没有统计?挺想看看比例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深至命
我身边很多人都在准备考研,感觉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潇潇
考研之路辛苦又漫长,加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离殇
想要知道哪些专业的人气比较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羁绊你
2020年有哪些新政策对于考研的影响?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爱剩女
看这个文章了解一下今年考研的趋势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夜漫长
有备无患,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更胜一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将妓就计
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正在为考研努力的人们!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分析一下往年的录取情况,也许能帮到大家!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拽年很骚
2020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是不是比以前更高?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瓶年的冰泉
看到这么多人报考研究生,感觉未来充满了活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嘲热讽i
了解考研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有目标地学习!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夏初开
希望这个文章能让人们更清楚2020年的考研形势!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没有爱人i
祝愿每个考研的学子都能梦想成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结果!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夏i
认真学习,积极备考,迎接挑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